【资料图】
作为长江之肾,洞庭湖接纳“四水”、吞吐长江,生态地位重要。据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启动洞庭湖总磷攻坚行动以来,湖南省突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7项重点任务和1项“禁磷限磷”专项行动,取得“2下降、1改善、2提升”的积极成效。
近年来,湖南省以《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落实为抓手,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在华容县等9个县市区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绿肥种植年覆盖80万亩。建成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湖南石门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园区。积极推进绿色创建,全面开展“禁磷限磷”专项行动,引导居民自觉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水下森林”美不胜收(彭晓成 供图)
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2021年以来湖南省先后实施603个整治项目。持续在湘阴等9个县积极实施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规模化畜禽场粪污治理设施配套率99.9%以上,累计完成12.6万亩池塘生态化改造。2021年以来新建污水收集管网500余公里,累计完成356个任务村整治。28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并实施污染第三方治理,34家化工企业关闭退出或异地迁建。全面开展重点入河湖排污口排查与溯源,并综合采取控源截污、环境扩容等措施分期分批推进整治。
南县水产养殖尾水“三池两坝”处理系统(彭晓成 供图)
湖南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工作方针,强化生态保护修复。高标准推进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完成东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等项目,累计修复受损退化湿地1436余公顷,清退欧美黑杨42万亩。强化大通湖、华容河等内湖(内河)生态保护修复,突出抓好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等工作。持续推进湖区生态水网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河湖连通和清淤疏浚等工作。2022年,洞庭湖北部补水二期工程连通水系41公里。
在治理成效方面,2022年,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为0.060毫克/升,比2015年下降46.4%。其中西洞庭湖连续2年达到III类,南洞庭湖突破性达到III类。入湖河流总磷浓度持续下降。湘资沅澧四水入湖总磷平均浓度为0.046毫克/升,较2020年下降7.04%。
重点内湖水质不断改善,黄盖湖、南湖等内湖水质稳定达到III类,华容东湖、大通湖等内湖水质明显改善。湖区生态质量不断提升,洞庭湖湿地总体生态良好,并趋于稳定状况。江豚增至162头左右、麋鹿达到230余头,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濒危物种也频繁现身。
洞庭湖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恢复(彭晓成 供图)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表示,洞庭湖总磷攻坚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湖南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和依法治污的要求,坚决打赢打好总磷攻坚战,真正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为保护长江母亲河作出贡献。